唯創新者勝——關于建設創新型人民軍隊 -凯发登录

來源︰解放軍報責任編輯︰烏銘琪2022-09-30 08:21

唯創新者勝

——關于建設創新型人民軍隊

39.為什麼說創新能力是一支軍隊的核心競爭力?

黨的十九大鮮明提出“建設創新型人民軍隊”的時代命題,這在黨的歷史上是第一次。我們黨從提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到提出建設創新型人民軍隊,強調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擺在軍隊建設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凸顯了創新對于強國強軍的極端重要性和現實緊迫性。創新是一個國家發展進步的靈魂,也是一支軍隊發展進步的靈魂。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習主席強調,創新能力是一支軍隊的核心競爭力,必須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高創新對戰斗力增長的貢獻率。

軍事領域是最具創新活力、最需創新精神的領域。馬克思主義認為,戰爭比和平發達得早,軍事在人類活動的許多方面都處于先導地位,先進的技術往往最先應用于軍事領域。同時,軍事領域是競爭和對抗最為激烈的領域,敵我雙方始終存在著攻與防、矛與盾的生死較量,演繹著斗智斗勇的戰爭活劇,在創新上高人一籌、先人一步,就能做到制人而不制于人。正如恩格斯所說︰“每個在戰史上因為采用新的戰法而創造了新紀元的偉大統帥,不是親自發明了新的物質手段,就是首先發現了正確運用在他之前所發明的新的物質手段的方法。”16世紀末,英國海軍應用新型戰艦、創新海戰戰術,一舉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拉開海上霸權時代的序幕;19世紀末20世紀初,德國將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最新成果應用于軍隊建設,並建成全歐洲密度最高的鐵路網,大幅提升軍隊戰備和機動能力。歷史表明,唯創新者進、唯創新者強、唯創新者勝,誰思想保守、固步自封,誰就會錯失寶貴機遇,陷于戰略被動。

創新能力是生成和提高戰斗力的加速器。戰斗力構成要素的核心是人。人的創新能力強,就能對戰斗力各要素“賦能”,進而實現戰斗力的升級換代、形成克敵制勝的“最優解”。戰爭的較量說到底是作戰雙方創新能力的較量,作戰能力的落差實質是創新能力的落差。1806年,普魯士軍隊在耶拿戰役中敗給拿破侖率領的法國軍隊,參加這次戰役的克勞塞維茨在總結普魯士軍隊失敗的原因時指出,中高層軍官很少認識到戰爭特征已經發生了根本性變化,“耶拿戰役不只是一個風格過時的例子,而且是墨守成規導致的極端缺乏想象力的例子”。想象力的缺乏折射的是創新能力的短板。創新能力上去了,就能加快形成戰斗力發展的新動源,最大限度地激發戰斗力各要素的活力,推動戰斗力實現幾何級增長。

我軍靠創新走到現在,也要靠創新贏得未來。在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中國革命戰爭和人民軍隊建設實踐、中華傳統兵法相結合的過程中,我們黨靠不斷創新,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建軍治軍的原則和制度,創造了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形成了我軍的特有優勢。可以說,創新已深深融入人民軍隊的紅色血脈,成為我們這支軍隊最鮮明的精神稟賦。當今時代,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革命、軍事革命加速推進,為我們提供了後發趕超的難得機遇,也對我們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出了更高要求。過去,我軍建設發展主要靠投資要素驅動的特征比較明顯,這在一定歷史條件下是必要的,但到今天,再一味靠大水漫灌式的投入增加,作用有限而且邊際效用遞減,很難持續下去。跟上世界軍事發展的步伐,突破軍隊建設的瓶頸制約,全面塑造發展新優勢,最需要的是創新,根本出路在創新。要把創新驅動新引擎全速發動起來,下大氣力抓理論創新、抓科技創新、抓科學管理、抓人才集聚、抓實踐創新,建立起一整套適應信息化戰爭和履行使命要求的新的軍事理論、體制編制、裝備體系、戰略戰術、管理模式,推動我軍建設發展質量變革、效能變革、動力變革,真正跑出加速度、建出高質量,加快先進戰斗力有效供給。

40.為什麼要大力推進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創新?

1938年5月,全國抗戰已經進行10個月,面對日軍的大舉進攻,“亡國論”、“速勝論”一度甚囂塵上。中國能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怎樣才能取得勝利?戰爭的進程會如何發展?這些問題困擾著人們的思想。在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重要關頭,毛澤東同志發表了著名的《論持久戰》,如撥雲見日,給艱苦鏖戰的抗日軍民以極大的鼓舞和信心。兩軍敵對的一切問題依靠戰爭去解決,一支強大的軍隊必須有科學理論作指導。習主席指出,要大力推進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創新,加快形成具有時代性、引領性、獨特性的軍事理論體系,為強軍興軍實踐提供科學理論支撐。

科學的軍事理論就是戰斗力。軍事理論是關于戰爭、軍隊和國防問題的理性認識和知識體系。科學的軍事理論,揭示戰爭規律、戰爭指導規律和軍隊建設規律,指導軍事力量建設和運用,對戰斗力諸要素產生深刻影響,引領軍事實踐發展。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英國軍事理論家富勒提出了機械化戰爭理論,但沒有受到重視。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德軍之所以席卷歐洲,靠的就是坦克集群和“閃電戰”理論。雖然當時英軍、法軍的武器裝備與德軍相差無幾,但由于作戰理論的陳舊僵化,英法聯軍很快陷入被動,只能從敦刻爾克倉皇撤退,法國迅速淪陷。回顧軍事發展史,理論創新對實踐創新具有重大先導作用。馬漢的“海權”理論、杜黑的“制空權”理論、圖哈切夫斯基的“大縱深作戰”理論、格雷厄姆的“高邊疆”理論等,都曾引領了軍事潮流,推進了軍隊變革,改變了戰爭面貌。“思想走在行動之前,就像閃電出現在雷鳴之前一樣。”先進軍事理論是正確指導戰爭的思想武器,誰在軍事理論創新上高人一籌,誰就更有可能搶佔制勝先機。

人民軍隊之所以不斷發展壯大,關鍵在于始終堅持先進軍事理論的指導。我軍能打仗、打勝仗,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勝在理論和戰略,從戰爭中學習戰爭,從實踐中探索規律。井岡山斗爭時期,我們黨根據敵強我弱的特點,發展游擊戰爭的戰略戰術,保存和發展了自己。抗日戰爭時期,我們黨實行“基本的是游擊戰,但不放松有利條件下的運動戰”的戰略方針,沉重打擊了日本侵略者,壯大和發展了自己。解放戰爭時期,我們黨不計較一城一地之得失、以空間換時間,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打敗了國民黨軍隊,迎來了新中國的誕生。蔣介石敗退台灣後,反思國共兩黨幾十年的軍事較量,說共產黨軍隊之所以能打勝仗,是因為講究奇正虛實,講究運用變化,不斷推陳出新。在長期實踐中,我們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戰爭和人民軍隊建設實踐相結合,創造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成果,形成了毛澤東軍事思想、鄧小平新時期軍隊建設思想、江澤民國防和軍隊建設思想、胡錦濤國防和軍隊建設思想、習近平強軍思想,為奪取中國革命戰爭勝利、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提供了科學指南。

知識鏈接

十大軍事原則

1947年12月,毛澤東同志在《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報告中提出十大軍事原則,主要內容概括為︰(1)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敵,後打集中和強大之敵。(2)先取小城市、中等城市和廣大鄉村,後取大城市。(3)以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為主要目標,不以保守或奪取城市和地方為主要目標。(4)每戰集中絕對優勢兵力,四面包圍敵人,力求全殲,不使漏網。(5)不打無準備之仗,不打無把握之仗,每戰都應力求有準備,力求在敵我條件對比下有勝利的把握。(6)發揚勇敢戰斗、不怕犧牲、不怕疲勞和連續作戰的作風。(7)力求在運動中殲滅敵人。同時,注重陣地攻擊戰術,奪取敵人的據點和城市。(8)在攻城問題上,一切敵人守備薄弱的據點和城市,堅決奪取之。一切敵人有中等程度的守備、而環境又許可加以奪取的據點和城市,相機奪取之。一切敵人守備強固的據點和城市,則等候條件成熟時然後奪取之。(9)以俘獲敵人的全部武器和大部人員,補充自己。(10)善于利用兩個戰役之間的間隙,休息和整訓部隊。

新的軍事實踐呼喚新的軍事理論。理論來源于實踐,實踐是推動理論發展的動力,軍事理論只有跟上時代、回應實踐,才能保持強大生命力。近年來,新興領域和戰場空間不斷拓展,高新技術多方位向軍事領域滲透,戰爭形態和作戰方式加速演變,新的戰爭和作戰理論層出不窮。美軍提出“網絡中心戰”、“全球快速打擊”、“全域戰”,俄軍提出“非核遏制戰略”、“戰略性空天戰役”,日本自衛隊提出“跨域防衛”理論等,都是要通過理論創新贏得新的軍事優勢。世界新軍事革命迅猛發展,我軍強軍興軍實踐深入推進,對軍事理論創新提出了迫切要求,也提供了廣闊空間。我軍建設發展面臨著大量新情況新問題,亟須從理論上作出回答。軍事戰略創新也好,軍事科技創新也好,其他方面軍事創新也好,都離不開理論指導。加快軍事理論現代化勢在必行、迫在眉睫,必須以更寬廣的視野、更長遠的眼光,緊緊扭住戰爭和作戰問題推進軍事理論創新,不斷開闢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發展新境界。

輕觸這里,加載下一頁

分享到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