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軍尚武融入城市血脈
——解讀浙江省寧波市擁軍創新動力源
■盧榮俊 張沈欣 丁慶春
在浙江省寧波市,軍嫂“互聯網 ”靈活勞務從2019年5月試點至今,已為隨軍家屬量身定制語音標識員、圖像標記員、招聘專員、直播帶貨(崗)等20多個門類的工作崗位,並建成啟用12個技能培訓與實踐中心,輻射周邊多個駐軍部隊,帶動1200余名隨軍家屬參與靈活勞務。許多人現場觀摩後,豎起大拇指稱贊︰當代軍嫂光彩照人。吳志慶 任寧 文/圖
盡心竭力 能遠能近
走出“家門口”的創新實踐
7月27日上午,“領航強軍向復興——新時代國防和軍隊建設成就展”開幕式,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舉行。
遠在千里之外的浙江省寧波市,俞富良看到相關報道時,心中感到親切。多年來,作為雙擁文創設計師,他和同事們應邀為軍事博物館免費設計生產包括航母模型在內的10多個品類武器模型。
走出“家門口”的擁軍創新實踐,體現了寧波人愛國擁軍的大格局︰只要部隊有需要,只要我們能做到。
2020年9月8日,南部戰區海軍3名官兵——赤瓜礁守備部隊教導員鄒良一、戰士吳雁林和上級部隊副政委向琨來到寧波市大榭島,看望軍民情誼延續了30多年的大榭島“親人”。他們從赤瓜礁出發,乘坐部隊交通艇,在海上航行3天4夜,又換乘飛機,輾轉奔波數千公里。
位于東海之濱的大榭島,因古時島上草木繁茂蔥郁,遠觀如水榭,故有“大榭”之稱。從三沙到寧波,魚水情深。那一天,大榭中學黨支部書記胡美珍與3名守島官兵相見,雙方禁不住熱淚盈眶。
潮起潮落,赤瓜礁和大榭島早已不復多年前的舊貌。跨越山海,守備部隊官兵和大榭中學師生之間的情誼,愈發深厚。
34年前,26歲的青年教師胡四海帶領大榭中學“海鷗班”學生給赤瓜礁海軍官兵寄出第一封信。從那時起,書來信往,傳遞著“軍民團結如一人”“愛我人民愛我軍”的不變情愫。
“我們這個時代更需要英雄。”寧波市委書記彭佳學介紹,赤瓜礁和守礁官兵改變了很多師生的人生。“這是一座城的溫暖守望。”寧波市市長湯飛帆表示,讀著赤瓜礁來信,廣大軍民在感動中獲取力量。
感動變為行動。為支持部隊練兵備戰,寧波市拿出轄區內最具旅游開發價值的島灘作為訓練場地。為解決部隊官兵出行難題,寧波市相繼開設81路、981路崇軍公交專線和30路國防公交民兵專線。
思路作為 可大可小
一座“擁軍亭”的特殊內涵
白色的幾何結構牆體,陽光下折射出湛藍色光澤的玻璃頂篷——今年初,一座造型別致的“擁軍亭”在寧波市江北區慈湖邊亮相。
“擁軍亭”所在位置,恰好處在慈城鎮雙擁主題區域,與附近駐軍營區、部隊家屬院、烈士陵園及慈湖中學相隔不遠,是崇軍公交專線的一站。以前的公交站已經老舊,與周邊景觀很不協調。去年底,慈城鎮武裝部和退役軍人服務站提出建議,將其打造成一個集觀賞教育和休憩為一體的公交站點,既能為周邊軍民提供出行便利,又能厚植愛國擁軍情懷。經過幾個月緊張施工,“擁軍亭”一亮相即贏得軍民好評。
小亭子,大理念。小站點,大作為。寧波市的擁軍創新,在看似不起眼的小地方做足了文章,下足了功夫。
在解決軍人子女就學問題方面,社會各界同向發力,多地出台具有轄區特色的軍人子女入園入學工作實施細則。一些志願者還為軍人子女開設寒暑假免費藝術培訓班。
“轉業到寧波,不用為後路發愁。”原解放軍總醫院2021年轉業軍官徐志鵬,首都醫科大學博士研究生畢業,在相關專業領域具有較高知名度。寧波大學附屬醫院向他發出工作邀請,雙方達成初步意向。然而,根據軍轉安置政策,他不具備進寧波市安置的條件。寧波市軍轉安置部門主動請示軍地主管機構,努力協調加快批復進度,同時采取“先上班後接檔再報到”的方式,最終圓滿促成這一難題的解決。
一個人的事,對全社會來說不大;一群人的事,對全社會來說不小。寧波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局長範煥平說,雙擁在基層,務必善于從小事做起;落實在末端,一定要堅持追蹤問效。
“退役軍人作為寶貴財富,不能急需的就千方百計引進,一時不需要的就推三阻四。”寧波軍分區司令員沙忠明介紹,4年來,寧波市堅持公開透明原則,累計安置轉業軍官1744人,並為499名轉業士官安排了工作。
線上線下 虛實相生
海島軍嫂融入“大都市”
她叫汪夢媛,8月份正帶兒子在湖北省荊門老家休假。家人感到驚訝,休假中的她依然天天有收入。
她叫束春恆,一位40多歲的女性,當起網絡主播從容自信,說話條理清楚,節奏舒緩有致,很多人稱贊她很“專業”。
兩人都是軍嫂,都是“互聯網 ”靈活勞務的受益者。
3年前,一個偶然的機會,在寧波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組織的擁軍活動中,寧波市政協常委樂靜波走進軍營,第一次近距離感受軍人家庭的不易。作為一名創業者和兩個孩子的母親,樂靜波深受觸動,當即決定︰竭盡全力,幫助可敬可愛的軍嫂回歸職場。
在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和駐軍部隊大力支持下,她和同事們很快推出“互聯網 ”靈活勞務新模式,目前已覆蓋東部戰區海軍部隊,建成12個集工作、培訓、親子于一體的“軍嫂技能培訓和實踐中心”,培訓服務軍嫂5800余人次。數據標注、直播帶貨(崗)、視頻剪輯、公眾號運維等8大領域數十種新興職業,成了軍嫂們的熱門選項。
線上線下,虛實相生。一些隨軍後常年在海島生活的軍嫂,通過“互聯網 ”靈活勞務享受技術和擁軍紅利,成為“大都市”的“遠程”建設者。
放眼整個寧波,智慧城市建設給擁軍工作帶來前所未有的變化。2021年8月1日,“崇軍在線”在寧波市啟動服務,如今日使用頻率逾30萬人次,點擊量達1億余次。
主客觀條件受限,不能參與線上勞務怎麼辦?
“線下照樣有的選。”大榭街道海信社區黨委書記戴軍營介紹,他們積極主動拓寬渠道,在部隊營區旁開設的霜詠“服務部”,就是企業外包的“加工部”。而且出乎軍嫂們預料的是,線上靈活勞務按收入的10%享受補貼,線下靈活勞作則按收入的20%享受補貼。
退役軍人就業創業也是如此,呈現出線上線下齊頭並進的可喜局面。截至目前,已有4600余名退役軍人喜獲“可成長”式就業。
腳踏實地 上下聯動
“浙里辦”助力軍娃優待
“沒想到,孩子戶籍還在老家,就能在寧波市就讀公辦幼兒園。”去年暑期,駐軍某部一位軍官談及自己的經歷,向身邊戰友發出贊嘆。
原來,他的孩子已到入園年齡,但戶籍還在湖南老家,夫妻倆原本以為無法就讀公辦幼兒園。沒想到,鄞州區雙擁辦了解情況後主動聯系教育部門,經過協調溝通,將孩子統籌安排進入區內一所省級公辦幼兒園。
不只是鄞州區,在寧波市下轄6個區、2個縣、2個代管縣級市,現役軍人子女均能享受當地優質教育資源,且入園入學手續辦理十分簡便︰只要登錄“浙里辦”微應用,進入各區縣相關業務板塊,即可填報申請,工作人員便會及時受理解決。
不僅如此,每年暑期,寧波市各區縣還會及時開展現役軍人子女綜合素質培訓,線上報名,線下免費培訓。僅在鄞州區,這類暑期培訓班已連續開辦8年,惠及駐軍部隊官兵子女400余人次。
加強惠軍服務體系建設,是寧波市愛國擁軍工作的一個顯著特色。每年1月和8月,被確定為“市雙擁宣傳月”。駐軍部隊發揮資源優勢,利用軍營(艦艇)開放日,接待干部群眾、在校學生等參觀學習。
腳踏實地,上下聯動。寧波市以全國“示範型”和浙江省新時代“楓橋式”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創建為抓手,按照“二合一”思路,著力推進全市基層擁軍服務中心(站)示範創建,建成全國“示範型”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1453個,281個達到浙江省“楓橋式”創建標準。寧波軍分區副司令員王宏偉介紹,“十小”工作法、“輪值站長”等制度,有效破解了基層擁軍服務人員少、事情多、任務重等難題。
如今,“軍人身許國,全民尊其家”的崇軍氛圍,在寧波市蔚然成風。前不久,過境寧波市的駐訓、海訓部隊受到熱情歡迎和周到接待,官兵們紛紛點贊︰“寧波市愛國擁軍,名不虛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