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练兵拓宽世界眼光
■辛 文
7月10日至13日,中国和巴基斯坦举行“海洋卫士-2”海上联合演习;7月19日至29日,中国和老挝举行“和平列车-2022”人道主义医学救援联合演习暨医疗服务活动;8月13日,由中国、俄罗斯、伊朗等12个国家共同承办的“国际军事比赛-2022”开幕;8月14日,中国和泰国举行的“鹰击-2022”空军联合训练开幕……我军近期一系列开门练兵实践活动,不仅锤炼了部队的实战能力,更拓宽了军人的世界眼光。
未来很远,军人的目光必须更远。世界眼光是一种大局观念、战略思维、进取精神和开放意识,也是每名军人的必备素质。先进的军队各有优势,但落后的军队往往有一个共同点:缺乏纵览世界风云的能力和气魄。邓小平同志说过:“世界在变化,我们的思想和行动也要随之而变。”作为一名军人,只有观大势、谋全局,用战略思维把脉战略走势,用世界眼光认清世界潮流,才能顺势而为、大有作为。
军队与使命共生,军人与使命同在。我军肩负着有效履行“四个战略支撑”的使命任务,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钢铁长城,也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从联演联训、撤侨护航到国际维和、应急救援……人民军队走向世界的步伐越来越坚定,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每名官兵不仅要“睁眼看世界”,更要“睁大眼睛看世界”,努力认清国际局势、认清责任担当、认清使命任务,做到登高望远、见微知著,善于应对一切复杂困难的局面。
“井蛙不可语海,夏虫不可语冰。”一支军队的战斗力水平如何,不能只靠自导自演、自我评价,而应纳入世界军队的坐标系内评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支能打胜仗的军队,必然是勇于除旧布新、善于博采众长的军队;一名敢打必胜的军人,必然是勇于更新观念、善于虚心学习的军人。随着国际军事交往日益增多,我军通过一系列联演联训联赛,在与外军同台竞技、交流切磋中取长补短,不仅提高了能打仗、打胜仗的过硬本领,而且具备了更加高远的世界眼光。
研战知战,方能胜战。1970年,粟裕大将率领军事代表团访问刚果。访问结束途经法国时,粟裕没有观赏异国风光,却专程前往诺曼底登陆战遗址考察,着力弄清心中的4个疑问:投送盟军300万兵力都用了哪些运输和登陆工具?盟军仅军舰就出动了9000多艘,但战场纵深只有大约50公里,如此多兵力和装备如何在狭小空间实现协同作战……对于今天的军人来说,这种将世界风云装于心中的胸怀和眼光,依然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和示范作用。
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打赢现代战争,必须走向世界、了解世界。我军要赢得未来战争的胜利,就必须坚持开门练兵,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在增进友谊、加强合作、维护世界和平的同时,努力增强我军核心军事能力和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能力,确保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作者单位: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洛阳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