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第二机动总队某支队——
三伏天当成“淬剑炉”
■常志强 濮 立 黄晓宽
平分天四序,最苦是炎蒸。入伏以来,南方多地持续高温。如此气温,训练场上的官兵们还能“伏”得住吗?
“打仗不分寒暑,练兵备战不能‘伏’在阴凉处、待在舒适区。”武警第二机动总队某支队领导说,他们把三伏天当成锤炼战斗力的“淬剑炉”,持续摔打磨砺部队,在烈日酷暑下掀起新一轮练兵热潮。
潜伏狙击战高温
“方位2-8,移速3米/秒,风偏西南……”时近中午,某驻训场,狙击手杨小军正一动不动地潜伏在某制高点草丛中,双眼盯着前方,等候目标出现。随着移动靶标悄然显现,他瞄准、上膛、击发,枪响靶落。
头顶烈日,杨小军仔细查看靶纸后发现,虽然击中目标,可弹着点落在胸环靶边缘,未能击中要害。“高温条件下,空气密度偏小,对发射药的燃烧有明显促进作用,弹道偏远,应调整瞄准角修正。”杨小军不禁感慨,高温对射击的影响因素增多,要想把握好这个变量,练就一枪制敌,还得多经受“烤”验。
“狙击手有时需要长时间潜伏待机,高温作战是对武器装备性能的有效检验,也是对狙击手体能、技能的严峻考验。”该支队侦察科参谋沈永兵介绍,入伏以来,为摸清人员和装备的耐热底数,他们通过加强恶劣环境下的耐高温训练,引导狙击手提高战场生存能力。
“大家不仅‘伏’得住,还都愿意‘伏’。”正在组训的某中队中队长卢科宇言语中透着肯定。他介绍,他们充分利用三伏天气,深钻细研高温条件下气压、湿度、药温等因素对实弹射击带来的影响,帮助狙击手练就一枪毙敌的过硬本领。
近日,在阶段考核中,该支队侦察分队官兵结合前期摸索总结的与炎热环境相对应的“高温射表”,顺利完成潜伏狙击、快速狙击、狩猎射击等课目考核,多人打出满环的好成绩。
排爆作业迎“烤”验
“机械延时‘爆炸物’,正面设有诡计装置,需从侧面打开切口……”近日,一场模拟爆炸物处置演练如期展开。秒针停滞,排爆手诸觐豪在规定时间内成功甄别、拆除6类常见“爆炸物”。持续作业近两个小时,走下演训场,诸觐豪脱下60余斤重的排爆服,汗水顺着排爆服流淌到地上。
“炎炎夏日,排爆手更需保持冷静头脑。”诸觐豪坦言,目前装备的全防式排爆服密不透风,穿一会儿浑身就大汗淋漓。从事排爆专业12年的班长靳航凯对此同样深有体会:在总队去年组织的搜排爆专业比武中,不少参赛选手因高温脱水中暑,还没到拆弹环节就惨遭淘汰……
“战场环境严苛残酷,练就在极端条件下抗干扰、抗打击的能力至关重要。”该支队参谋长孙启强认为,排爆是高危职业,因为直面生死,所以不容失败。在高温环境中训练,可以更好地锤炼官兵过硬的心理素质和胜战本领。
为此,该支队常态组织热习服和抗干扰训练,不断提升排爆手耐受极限;在高温高压恶劣环境下组织平衡位移、“穿针引线”、负重长跑等多课目辅助训练,帮助排爆手夯实基本功;通过构设爆炸、起火等环境,锤炼官兵胆大心细的心理素质和快速识别爆炸物、拆除线路“一刀准”的专业能力。
“通过高温条件下的抗热抗压训练,我排爆的灵敏度和稳定性都得到提高……”前不久,新入职的搜排爆作业手周耀基在阶段性专业考核中取得佳绩,马上跟战友们分享经验。
机械操作不服“暑”
“掌心出汗,操作方向杆的手有些不稳。”“汗水刺痛双眼,观察目标物异常模糊。”“驾驶舱内犹如蒸笼,注意力很难集中”……
日前,在工程器械操作考核后的复盘中,面对普遍下滑的考核成绩,操作手们认真总结失误原因。
“实战不会选择天气。险不练兵,危不练兵,只会助长‘骄娇’二气。”议训会上,支队党委一班人一致认为,无论是平时抢险救援还是战时开辟通道,工程设备和操作手都应该做到顶得上、打得赢。
“往年的实操考核通常安排在四五月份。如今尝试高温操作,确实有难度。”某中队指导员陆启苏说,驾驶舱内温度接近50℃。这种环境中,精细操作大型机械实属不易。
谈起之前的遭遇,操作手刘程印象深刻。实操过程中,他驾驶多用工程车进行吊装作业,由于高温导致手心不停出汗,加之内心烦躁,对角度、力度、速度掌控不到位,方向杆打滑,最终未能垂直起吊重物。
“‘伏’在阴凉处,练不出真本领。”该支队作战保障科科长刁尚潺说,高温是一块很好的“磨刀石”,用好它的关键在于科学施训。该支队积极探索高温条件下的训练方法和规律,充分利用恶劣环境研训险难课目,展开针对性、适应性训练,着力达到人装合一的最佳效果。
“天气一天比一天热,但眼前的‘铁疙瘩’一天比一天听话。”当笔者再次走进外训场,只见工程器械操作手们操控机械瓶口穿刺、精准移物,信心满满地朝着更高阶段训练课目发起挑战。